评论观点
Comment
2024-03-26
《中国美术报》刊登西安美院院长朱尽晖专题文章《新质生产力的西美路径——以“新质”促“高质”》
《中国美术报》以“解码新质生产力,美术何为?”为话题刊登西安美院院长朱尽晖专题文章《新质生产力的西美路径——以“新质”促“高质”》,文章展现和探讨了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美术工作者如何发力,让美术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西安美院结合自身发展,恰切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的“西美方案”,在促进中国美术的高质量发展上贡献力量。
2024-01-16
《中国美术报》刊登西安美院院长朱尽晖专题文章
1月15日,《中国美术报》特别邀请朱尽晖院长以《崇德尚艺 大美为真》为题,围绕“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主题讲述西安美院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过程中的相关举措和宝贵经验。
2024-01-04
《艺术教育》杂志刊载西安美院院长朱尽晖教授专题文章
《艺术教育》2023年第1期刊载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朱尽晖教授特邀文章《心怀国之大者 描绘国之大美——以西部美术高地助力实现文化强国建设》。
2023-09-14
《中国文化报》专访西安美院院长朱尽晖
9月14日,《中国文化报》第2版《国家艺术基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章中采访了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教授,并报道了西安美术学院依托国家艺术基金促进科研教学发展,培养艺术人才所取得成绩。
2022-09-21
被山水遮蔽的水墨——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教授作品解读
对于当下的朱尽晖而言,其所追求的是在保持媒介材料物性之美的同时如何将其个人的生命体验注入其中,使作品的艺术性表现超越媒介材料的束缚
2022-08-25
朱尽晖:写意是中国文化与美学的独有特征,更是中国画的高峰
中国画是民族文化中人文气象的核心,也是砥砺民族艺术精神和独特的哲学精神的理想与成就。相由心生基于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
2022-02-26
朱尽晖|论人民艺术家刘文西
刘文西先生作为西安美术学院的老院长,是丰碑、是旗帜。他是党的文艺方针的一面旗帜;是中国美术高峰的一面旗帜;是艺术为人民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经典艺术的一面旗帜;是诉说中国故事、传播中国风格、彰显中国气派的一面旗帜;是展现领袖伟人与人民鱼水相融的一面旗帜;是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善良视觉表达的一面旗帜。
2021-12-09
朱尽晖:刘文西——艺术为人民的一面旗帜
朱尽晖,刘文西,艺术为人民的一面旗帜
2021-06-09
朱尽晖:彰显中国美术精神 打造西部美术高地
2018-11-29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杨晓阳评论朱尽晖
朱尽晖是西安美院近70年来首位博士,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与潜力。在当前浮躁的艺术实践与学术研究范畴中,能坚持追求艺术本体,探索美术学规律,令人欣慰可喜。多年前我看见老乡家的炕头石狮,心中萌发研究整理的意愿,此后尽晖陆续收集数万件,并写生了大
清华大学、西北大学名誉校长、终身教授、博导张岂之评论朱尽晖
尽晖的石狮水墨画是中国古代文化及美术发展史中具有独特价值的艺术类型,是中国艺术文化观念的独有表现方式。石狮造像在精神信仰层面,替代了先民们原始时期的崇拜灵物,使之具象化、物象化。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它由宫寺陵阙进入府第宅舍,并最终进入寻常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原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范迪安评论朱尽晖
尽晖是我们当代美术馆界一位独特的学者型艺术家,又是一位艺术家学者,在中国画的探索和研究上长期自立。正是因为他的学养,他对于中国文化,特别是对美术文化的历史发展具有独到的见解,尤其对于西部题材和当代水墨有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他在绘画上走独特的
2018-11-16
从商周青铜器的审美意识反观当下中国美学
审美意识是人类在审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自主状态,受客观存在和观念因素的影响与牵涉。商周青铜器的审美意识牵涉一条历时性和精神性的文脉遗绪,包含造型本体和精神意象,暗合主体认知及客观存在,显现先民对生命宇宙、生存环境的朴素认知与物化观照。人类
丝绸之路艺术与中国国家意识
摘要:“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交通要道,还是承载文化输岀、沟通艺术交流的“桥梁”,是输岀国家意识、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在新形势下,我们应紧抓住机遇,挖掘¨丝绸之路”沿线艺术品优势,站在囯家文化战略髙度扩大国家意识传播,对中国艺术整体软实
一带一路:中国工匠精神的筑梦空间 One Belt And One Road: the Dream Weavers of Chinese Craftsmen Spirit
内容摘要:本文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入手,指出当今中国设计的“工匠精神”内化为主体内在动因,符合人民群众的共同需要和根本利益;着重讨论“工匠精神”对当代“中国智造”的强大助力;强调“大国工匠”对打造中国品质、重塑中国形象的内在支撑;阐明“
传世与传承——关于书画文物在艺术教育中的保护观念研究
一 书画文物保护的理性认知明代周嘉胄在《装潢志》中说:“窃谓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书画装演的作用决定了书画的生命,是书画传世保护的首要条件。同时也逐渐成为画卷形态的表达方式之一。“古迹重装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剂而毙”。
独特的艺术——刍议陕西炕头石狮艺术的造型风格
内容提要:陕西炕头石狮不仅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雕塑艺术中的一个独具特征的艺术类型。本文针对其艺术不同的流布区域及造型各异的类型遗存,首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类型整理、艺术分期和客观描述,通过对大量的实物及图像的比较研
略析陕西炕头石狮艺术的写意性
陕西炕头石狮不仅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美术中一个独具特征的艺术类型。它久远的历史和写意的特征,在美术史的观念解析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陕西炕头石狮艺术不同的分布区域及造型各异的遗存,进行较为系统的类型整理和艺术分期
陕西炕头石狮头部装饰特征分析
内容摘要:陕西炕头石狮艺术造型与纹饰的演变就佐证了民间美术的装饰性。民间艺匠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创造了风格迥然不同的石狮造型,在整体造型中他们主重了对头部、鬣毛、尾部、底座等的夸张描写,而狮头更是表现的重点,“七分头、三分身”,“十斤狮子
陕西炕头石狮风格成熟期之比较
内容摘要:陕西炕头石狮不仅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雕塑艺术中的一个独具特征的艺术类型。长期以来,在美术学中,对于它的研究相对薄弱,迄今未能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亦未能全面、深入地揭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质
刍议陕西炕头石狮艺术的审美特征
炕头石狮是流传在黄河中上游的雕塑艺术品,因缺乏文字记载故产生年代不得而知,从分布区域、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比较研究得知,肇始于汉代,兴盛于唐宋以后,与黄土文化的长命锁”习俗密切相关,民间视为孩童“祈求平安、富贵长命”的拴娃石和守护神,又是
2018-11-14
陕西民间艺术一枝花——炕头石狮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流传在黄河中游的雕塑艺术品和祥瑞之物陕西炕头石狮艺术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炕头石狮艺术起始年代不详,但从分布区域、造型风格及文化内涵研究可知,大约肇始于汉代,唐宋以后逐步盛行,延续至近现代。炕头石狮
美术博物馆的知识生产——以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为例
美术博物馆记录着文明的进程,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为知识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知识生产则是美术博物馆综合功能的主体核心。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是一个完整、综合的生态系统,是学院人文积淀的体现,是学科发展的基石,是科研能力的体现,更
大美之外丹青丝路
陕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曾经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强盛与伟大,涵养了13个王朝的历史积淀与领着丝绸之路桥头堡的高地。在这里,仰韶文化的自然拙美、周秦汉唐的大国气韵、丝路交融的民族荟萃、中土文化的博大深厚、终南秦岭的恢宏气势、红色中国的民族
2018-09-07
朱尽晖:写意载道
绘画之事乃人之灵魂,置于文化价值的核心,透射出民族的文化光芒,画家用画笔抒情,文以载道,品评绘画之心,源初真理的艺术作品,这种追求,视觉理解世界的方式给当代绘画寄情载道提供了悟道铭仁的借鉴。